「艺术展览」:周末别加班啦,都出去看展!

2025-05-26


六月的上海,有种难以言喻的热烈。不是温度计上节节攀升的数字,而是从黄浦江边蔓延开来的艺术气息。街头的梧桐刚换上一层新绿,展馆里却早已翻涌起一场场灵感风暴:从流行文化的视觉炸弹,到穿越千年的数字唐梦,从机械钟表的时间咏叹,到毛绒海豹对人类情感的温柔拆解。



策展人、艺术家、设计师们像是六月的炼金术士,把科技、哲思、日常、美学熬成展览这一杯都市的清醒剂。正如村上春树所说:“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,我都认为我的感受是真实的。”而展览,正是关于感受最集中的一种表达。



于是,我们准备了这份策展笔记般的六月推荐。带着些许私心,也有满满诚意,希望你能在这些展览中,找到一瞬灵光或一段旅程,哪怕只是一次内心的轻声“哇”。




权志龙沉浸式数媒展

Übermensch IN SHANGHAI

时间:5月30日 - 6月22日|地点:前滩太古里 1&4楼


当音乐、科技与时尚三条支线在同一展厅交汇,G-Dragon总能精准踩中交点。此次在上海揭幕的《Übermensch》沉浸式展览,是这位多重身份缔造者继音乐回归后的首个视觉项目,也是他首次将数字艺术展形式带入中国内地。



未公开的新编曲《TAKE ME》《IBELONGIIU》将以8K全息影像重现,搭配AR/VR互动装置和环绕声场,把观众包裹进一个未来感十足的“GD宇宙”。光影之间,舞台语言被拆解又重组,既有演唱会的张力,也保留了艺术空间的留白。



除了音像语言,时尚也是贯穿整场展览的暗线。现场将展出多款联名周边,包括GD亲自参与设计的限定卫衣与潮流配件;村上隆的太阳花则以应援棒和花海装置的形式“翻译”进互动场域中——灯光随音乐变幻,视觉节奏仿佛一场动态造型秀。想拍出“Look of the Day”的人,建议穿得讲究一些,毕竟展览本身也像是一场策划精密的潮流大片。



展览也不乏在地化巧思:印有中文元素的钥匙扣、明信片等限定单品值得一逛;双语导览设置友好,无论是歌迷、时尚迷,还是好奇路人,都能找到自己的通道。


在这个夏天的前奏里,GD交出一份融合音乐能量、数字叙事与风格态度的答卷。他不只是构建舞台,更像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符号系统——潮流不再只是穿在身上的选择,而是一种整体感知的方式。





重返盛唐

艺术×科技三部曲

时间:5.22 - 6.15|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馆 MoCA艺术亭台


盛唐太远?不如直接“上线”。这场在 MoCA 呈现的“重返盛唐”,用XR、沉浸影像和虚拟装置,把1200年前的神都洛阳搬进现实,还顺手加了点梦境滤镜。



整场展览像是一部高能互动番:开场即“上天”,从空中视角俯瞰唐代洛阳城,三秒内解锁“古人朋友圈同款风景”;再往里走,传送门突然开启,你和古人的时空对话正在加载中;甚至还有机会“cosplay”唐朝贵妃,穿梭于虚拟宫廷之间,体验一把皇家的仪式感和风华绝代。这里,穿越不再是梦,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变成了随手可及的“打卡新姿势”。



© MOCA

设计师陆坤带来的五套高定服装则是展览的另一大惊喜。无论是灵动飘逸的“金像女神”,还是风情万种的“海上风华”,每一件都像是把盛唐与现代时尚碰撞出的视觉火花。那套曾在伦敦V&A展出过的“鹤鸣之士”,更是将东方美学的细腻与当代工艺完美融合,走进展厅,仿佛听得见江南水乡的丝竹轻响。


© MOCA


整体体验轻松又有趣,不刻板、不严肃,让你在玩乐中感受到历史与科技交织的魔力。就像诗人北岛说的:“那时的光,照亮未来。”这场展览,正是用现代科技的光芒,点亮了那段古老而灿烂的时代。


© MOCA



超人气漫画家王XX个展

「爱是海豹的形状」

展期:5.30 - 6.22|地点:Pidan Gallery,上海普陀区光复西路165号


如果你需要一剂清除996“班味”的良药,王XX的这场展览绝对能帮你“回血”。展览分成「海豹爱自己」和「海豹爱你」两个部分,通过温暖的插画、首次公开的手稿,以及超大装置,让人深刻感受到艺术家对“爱”的多面解读。


© Pidan Gallery


从苏州河边的老厂房木门走进展厅,海豹似乎悄悄探出头来,像老朋友一般迎接你。右侧是「海豹爱自己」区,这里展出了王XX十多年创作的心路历程,艺术家工作室的还原让你仿佛穿越进她的创作现场,细看手稿和雕塑,感受艺术家的细腻心思。


© Pidan Gallery


穿过手绘墙的「我」到「你」的过渡,你会进入「海豹爱你」区,几部代表作轻松笔触中藏着对人生、关系的深刻思考。最后的「睡眠系列」像极了这场展览的灵魂自白:“活着,主要是为了休息。”哪位打工人不跟这句话共鸣?——钱是赚不够的,觉也是睡不够的!



展览结束时,艺术家还准备了一份特别礼物——几本对她创作有启发的书籍,并邀请大家写下自己对“爱”的理解。王XX用她的海豹故事,搭建了一个既亲切又深刻的情感港湾,期待每个走进展览的人,都能在海豹胖乎乎、软萌萌的形状里找到自己的那份温暖力量。




爱彼

150周年品牌 “创想之家”

展期:5.24 - 6.8|地点:上海展览中心


今年,爱彼(Audemars Piguet)用一场名为“创想之家”的沉浸式展览,诠释了150年的匠心传奇,也将制表工艺与时尚精神完美融合。上海展览中心这座历史建筑成为舞台,承载着品牌从汝山谷小作坊到全球高级制表标杆的华丽进阶。



走进展厅,你仿佛穿越到设计史的最潮时刻——从1875年起,爱彼就不断挑战传统边界。1972年推出的皇家橡树,标志性的八角形表圈配合“Tapisserie”格纹表盘,彻底颠覆了奢华腕表的形象,成为运动奢侈风的先驱,直到今天仍被时尚圈视为经典icon。它不仅是手表,更是设计与态度的符号,激励无数设计师和潮人重新定义风格。



展览将历史与未来连接,设有互动机芯组装区和三问报时体验,让你亲手触摸时间的律动,感受机械之美的细腻精致。同时,品牌与当代设计师和时尚大咖的跨界合作也被精彩呈现,展示制表艺术如何在多元时尚语境中持续焕发活力。



“创想之家”不仅是一场展览,更像一场视觉与感官的时尚秀。它讲述了爱彼如何通过设计革新,成为集工艺、艺术与潮流于一体的全球传奇。走出展厅,时间不再只是计数的刻度,而是时尚态度与文化身份的象征,提醒我们永远敢于打破规则,拥抱创新。




设计上海2025

展期:6.4 - 6.7|地点:上海世博展览馆


作为中国设计界的年度盛事,第十二届“设计上海”以“人性化设计”为主题,汇聚全球2600多个品牌和超过64万设计专业观众,为我们展现设计如何切实改善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。走进上海世博展览馆,仿佛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设计宇宙,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创意想象在这里交织。



此次展会特别策划了七大板块,包括新锐设计品牌TALENTS、跨界创新的新开物Neooold等,探索设计如何响应时代变革,关注环保、可持续发展和用户体验。三大论坛汇聚了200多位设计大咖,围绕设计与社会福祉展开深入讨论,激发思考和创新火花。



无论是家具、家居、智能产品还是视觉设计,设计上海都展示了“以人为本”的设计理念。这里不仅能看到美学与功能的完美结合,更能感受到设计背后的情感温度和社会责任。走过十二年,设计上海已然成为连接东西方设计灵感和交流的重要平台,吸引着全球设计师、收藏家与爱好者的目光。无论你是设计从业者还是生活美学爱好者,这里都能找到属于你的灵感源泉。




伊莲娜·海杜克

努拉

© iDaily Media


展期:5.2.2025- 2.8.2026 |地点:上海外滩美术馆


上海外滩美术馆宣布:恰逢里馆15周年,5.2日起,全馆免费看!


伊莲娜·海杜克带来的“努拉经济”项目别具一格,不是一场传统的艺术展,而是一次关于参与感、重复行为和社会慷慨的深度实验。展览围绕艺术家对经济和美学的犀利解读,展开了多维度的社会和文化讨论。


© iDaily Media


展览集合了武雨濛的诗意记忆探索,以及艾什·莫尼兹对供应链暴力和“缺失”的政治学剖析,作品在不同视角间形成对话,呼唤观众参与到思考与行动中来。整个展览是一次现实与理念的交织,强调共同体的力量和持续行动的重要性。


© iDaily Media


“努拉经济”不仅挑战了艺术展览的传统形式,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,激发公众对经济体系、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反思。作为免费开放的展览,它鼓励每个人都成为这个实验的一部分,通过互动和参与,重新定义我们与艺术、社会和彼此的连接。




摩登梦华

限时快闪展览

展期:4.26 - 6.9|地点:上海徐汇区康平路 AMBELIE GALLERY


当藏北高原的纯正羊毛遇上20世纪黄金时代的Art Deco美学,会迸发怎样的火花?CHANGPHEL山赴携手AMBELIE GALLERY,为上海带来一场以“摩登梦华”为名的限时快闪展览。展览以非遗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的碰撞为核心,呈现雪域神秘与都市生活的交织。


© CHANGPHEL 山赴


展览中,从地毯、家居用品到织物,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藏区文化的精神符号与时间印记。通过现代设计语言,这些传统工艺被重新诠释,带来一种跨越时空的美学体验。走进展厅,仿佛触摸到了高原风的呼吸与黄金时代的奢华,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激荡出令人惊喜的生活想象。


© CHANGPHEL 山赴


“摩登梦华”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,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话。我想,真正的美学源于时间和文化的积淀,而当这些元素被赋予新的生命,便能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独特的光彩。


© CHANGPHEL 山赴



瑞士经典设计展

75周年致敬设计传奇

展期:5.29-6.29|地点:上海复星艺术中心1层


在“经典”和“创新”之间,瑞士设计总能稳稳走出一条高级又冷静的路子。这个初夏,瑞士设计界的代表作打包登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,用一场横跨四百年的设计大展,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「质感生活」。



从USM的模块家具到“瑞士最美图书”,展览以六大章节细致铺开瑞士设计的时间轴,重点呈现了家具设计中的代表性物件——那些你可能在MUJI或宜家里见过“灵感痕迹”的经典椅子、单人凳,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被瑞士设计师玩出极简与功能美学的巅峰。不炫技、不喧哗,只用一条线、一块木头讲一个能坐得舒服又看得入迷的故事。



这场展览不只是“复古好看”,更用当代语言重新激活经典:像USM为本次展览量身定制的沉浸式空间装置,以可拆解、可重组的模块体系回应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灵活性,更完美诠释了“设计即生活”的瑞士信条。再比如环保材料、协同创作、可持续实践等关键词,也成为当代瑞士设计师作品中的主旋律,一边扎根传统工艺,一边紧贴当下议题。






革命性的潘顿椅由丹麦建筑师兼设计师维纳尔·潘顿设计,自1967年起由瑞士微达公司生产,是世界首款一体化注塑成型的悬臂式塑料椅。


瑞士的设计从来不是为潮流而生,但它总能比潮流更耐看。无论是用于日常的咖啡壶、手表、家具,还是引领工业、医疗、交通革新的技术创新,瑞士美学总在提醒我们:真正高级的设计,不是浮华一时,而是经得起日常和时间打磨。


居伊·梅尔德姆设计的扶手椅,采用经典的椅子造型,使用最普通的废料翻陈出新,2023

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“软木塞凳2号”,专为2012年伦敦蛇形画廊展亭设计,通体采用软木材质,反映了瑞士当代艺术对可持续性的深刻感知。


所以,如果你正在思考“下一个值得拥有一生的物件长什么样”,这场展览,值得你花一个下午的时间,认真慢下来看看。





六月的展览像是一张城市的备忘录,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思考与表达。有些作品直截了当,有些则藏着伏笔;有的轻松幽默,有的沉静克制。但无论你对艺术有多了解,走进展览的那一刻,本质上都是一种体验的开始。


这份推荐没有试图概括什么,只是希望在信息铺天盖地的当下,帮你筛出几处值得停下脚步的所在。它们或许不会彻底改变你,但可能会留下某个想法、一个念头、一句还没消化完的旁白。



伊莲娜·海杜克所曾说:“与其展出作品,不如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”


总之,如果你刚好有半天空闲,也刚好愿意看看别人的世界正在如何被重新构建,那不妨挑一个展览走走。



六月,愿你在这座城市的艺术枝蔓中,遇见新的世界,也与旧日自己握手言和。


——我们展厅见。










「象限计划」用当代设计的语法解构空间秩序,用艺术家的直觉对冲日常的逻辑。你会在工业遗址的锈迹里读到一场未完成的舞台剧,在镜面装置的反光中,瞥见一座城市关于身份的密谋。它不急于归类自己是展览、行为还是装置——因为真正有趣的东西,从不肯被归档。


它像是从加斯东·巴什拉的梦境里走出的空间体,一脚踩在现实的钢筋混凝土上,一脚悬在诗意的云朵间;像塔可夫斯基镜头下缓缓移动的光影,在旧厂房的穹顶与观者心跳之间偷偷架起一座桥。它不属于任何学科,也不为潮流代言,而是以一种近乎魔幻的方式,持续撬动城市的潜意识,让那些沉睡的空间情绪被重新召唤、重新命名、重新爱上。






分享